三餐,無論是早餐、午餐還是晚餐,每一餐對身體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。旺盛的精神和充沛的體力也離不開一日三餐的能力輸送,俗話說得好,早餐要吃好,午餐要吃飽,晚餐要吃少。
但是看似簡單和常見的吃飯,卻能反映出人們身體健康的很多問題,吃飯與長壽之間也有很大的關係。壽命短的人,吃飯的時候都會有這3個壞習慣,希望你一個也不佔。
錯誤一:吃的太燙
中國的各種料理中雖有一些冷食,但是冷食大多數都是在餐前吃的。而對於正餐來說,還是以熱食為主的,尤其在寒冷的冬天,更是要吃剛熱好的食物了。
一般來說,人體能夠接受的食物溫度是在10-40度左右,50-60度已是忍耐極限,如果食物太燙超過這個溫度,那麼就會傷害到口腔和食管內的黏膜了。如果長期吃溫度如此高的食物,就容易誘發食道癌了。
錯誤二:吃太飽
這是很多人都會犯的禁忌,當食物吃剩下一點的時候,扔了覺得可惜,就算吃飽了也會做到光盤。
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習慣,其實吃的太飽的話,會增加了腸胃的負擔,因此很多人都會發現吃的太飽的時候,肚子會有點難受的,長期下去,腸胃就會受到傷害,從而也會引發胃潰瘍、糜爛等等疾病的。
錯誤三:晚餐吃的太晚
部分人由於工作或者其他原因無法按時按點的吃晚餐,常常要拖到後半夜,晚餐吃得太晚會加重腸胃的負擔,使得食物無法被消化吸收,導致人發生消化不良的情況,也很容易發胖。
這是因為身體的排鈣高峰期是在飯後4至5個小時之間,如果太晚吃晚餐之後入睡,體內的尿液就無法及時排出,體內的鈣物質也就無法及時排出,長年累月的沉澱下來,就很有可能加大患結石的可能性。
飯後慢走,更有利於食物的消化,很多古書記載,吃完飯之後慢慢地走百步,對自己的身體會有很大的幫助,能促進腸胃運動,有利於消化和分泌食物。
揉肚子更有利於促進腸胃運動,增加胃液分泌,有助於食物消化。如果排泄正常,每天揉一揉肚子,也能起到很有效的刺激作用,更有利於內分泌的調節
因為我們吃完飯後,牙齒會沾上很多食物殘渣,大大影響口腔衛生。如果條件不允許,可以買吃口香糖,或漱口水,對於口腔清理都非常有用。
很多人喜歡飯後立馬去散步、運動等,其實很多事情並不適合在吃完飯後立即就做,包括吸煙、洗澡、運動、喝濃茶和開車等。
飯後半小時內,還是以休息為主,我們可以做一些小幅度的運動,比如擦桌子、掃地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