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,雞蛋蛋黃發綠是正常現象。
雞蛋發綠是因為雞蛋煮久了,蛋氨酸會釋放硫化物,和雞蛋中的鐵發生反應,形成深色的硫化亞鐵。
發綠的雞蛋並不會對身體帶來大的影響,因為雞蛋黃上那點硫化物非常少,在胃酸作用下可能變為硫化氫和氯化亞鐵,如果沒有跟胃酸起反應,那它也是不溶於水的化合物,並不會參與代謝過程。
其次,人的腸道消化過程就是微生物發酵,產生硫化氫、生物胺等代謝廢物也很正常。腸道中硫化氫的量遠遠超過雞蛋黃上那點不溶於水的硫化亞鐵,因此可以放心吃。
至於蛋黃的顏色,這主要受其中類胡蘿蔔素含量的多少影響,根本上取決於雞吃的食物。
雞蛋黃發黃、發紅,說明雞吃的食物中葉黃素含量比較高。比如,它可能吃了比較多的小米、玉米渣等食物。
但是,在飼料中添加色素,如天然的辣椒紅素,或允許添加的合成色素加麗素紅、加麗素黃、露康定等,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。
可以看出,雞蛋並不是蛋黃越黃,營養就越好。還有可能是加了合成色素,這可沒什麼營養價值。日常食用,不必糾結蛋黃顏色,偏白的照樣好。所以不用在嫌棄發綠的雞蛋了。